中國高校《公約》 專項培訓(第一期)順利結班
第二模塊——文化遺產
此模塊側重物的意識形態化歷程與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系、歷史原境與文化遺產的價值給予等主題,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總工程師曹兵武、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劉成紀授課。

曹兵武在談到“物的意識形態化歷程與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系”時認為,從古玩到文物再到遺產,是認知遞進與內涵變化的過程,需要運用文化遺產的整體思維,充分考慮物質性與非物質,考慮到與人的關系和社會關聯性,并提出當前社會正在進入一個以多種理論方法并從多維度讀文物、讀遺產的時代。從文博考古揭示的物的意識形態化,即符號化的過程,以及遺產價值及本體、信息、知識、價值的遞進路徑來看,非遺領域一直在積極向文博領域突破并拓展學習,需要在此基礎和歷史進程中認識遺產價值、學科和事業的當下與未來意義。

劉成紀在談到“歷史原境與文化遺產的價值給予”時以哲學研究視角,主要從人類知識譜系與遺產分類標準、人類歷史的性質與文化遺產的分類、中國文化遺產的獨特貢獻、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取向四個方面層層推進,分別論述。他從文化、文化遺產,新時期以來,如何看待遺產與價值等層面展開,指出通過歷史本身能夠給予的以及后人想從歷史得到的兩個方面確定文化遺產更本源的價值十分重要,因為關注對象,歷史更易于被賦予價值。他認為,中華民族是深具歷史感的民族,歷史和真理是合一的,歷史被賦予的真理性以及歷史書寫和閱讀的哲學化,極大拉升了歷史之于傳統中國的價值。最后,他認為中國文化遺產具有哲學價值、認知價值和審美價值以及教化價值的三個價值取向。

地址:中國北京朝陽區來廣營西路81號
郵編:100021
電話:86-10-64966526
傳真:86-10-64969281
郵箱:crihap@criha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