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清性交|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入口|潮吹欧美|亚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資訊中心 > 前沿動態

非遺保護的中國實踐與中國經驗

來源: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非遺保護的中國實踐與中國經驗


  記者:研培計劃實施一年來,參與過研培計劃的對象都已回到當地,我們是否有跟蹤調查和后續的扶植?

  馬:這就是我們準備在今年文化遺產日活動期間啟動的回訪工作,回訪也是我們下一步非遺保護工作的一個重點。我們要到各地回訪,到原來培訓學員的來源地和故鄉去,看看這批學員去年培訓回去后現在是什么狀況?技藝是不是得到了鞏固?當地對這些人群的接受度怎樣?他們自己的發展和傳承方面有什么問題?

  記者:回訪主要是什么機構來負責?

  馬:今年準備司里來牽頭。我們馬上要啟動的回訪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那是我們國家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又是“三江源”的重要區域,環保是國家給它的定位。去年我們到那里考察,覺得保護區也有很多方面需要發展,比如旅游業。旅游者光看看山川、草原也是不夠的,得融入文化內涵——當地的傳統手工技藝是一個亮點,藏族的紡織和手工技藝能夠開發出很好的旅游產品。除此之外,是當地特色的飲食文化,但藏餐雖有特色,卻不適合來自低海拔的游客。去年我們在上海大學、上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和青海民族大學四所高校進行了定點培訓,其中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承擔對藏族學員的烹飪培訓。藏族學員們除了藏餐烹飪外還學會了做一些漢餐甚至是西餐;而且藏餐也做得更加精致了。這之后,上海大學和當地藏族學員們建立了密切聯系,上海大學準備在果洛建一個傳統工藝的工作站。暑期將至,上海大學的老師們到果洛回訪同時能夠采風。我們建立傳統手工藝工作站,就是要關注研培計劃參與對象的后期發展,以工作站為依托開展雙贏的模式,使工作站成為高校和生態區、傳承人之間牢固的紐帶。傳統手工藝工作站作為一個平臺,將成為一個常設機構。高校的老師可以到那兒帶著學生實習;我們可以組織專業人員到了工作站繼續輔導傳承人,解決他們遇到的一些問題,同時檢驗一下我們自己培訓的教學效果怎么樣,操作性強不強?有這么幾輪了以后,我們會進一步完善培訓的目標,尤其對研培計劃的課程設置更加有針對性、更加務實。如此,一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可以長期跟蹤這個地區非遺在某一個領域的發展態勢,成為連接的重要平臺。

  記者:這樣性質的工作站是不是將來會在全國各地推廣?

  馬:會推廣的。其實,今年4月雅昌文化集團和清華大學在新疆哈密已經設立了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之后是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再后是貴州傳統工藝工作站,果洛是第四個。工作站建立起來后就能發揮各自的優勢,最終目的就是幫助當地手工藝人把非遺手工技藝的產品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對于帶有市場潛質和商品屬性的手工藝品要針對性地解決市場問題,打通賣不出去的瓶頸。對于這一類非遺技藝,我們鼓勵對其進行生產性保護,讓它在生產實踐、流通當中得以保護,這也符合非遺自身的特點和規律。

  • 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亞太地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亞太地區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20年)2018-12-06

地址:中國北京朝陽區來廣營西路81號

郵編:100021

電話:86-10-64966526

傳真:86-10-64969281

郵箱:administration@crihap.cn

NEWSLETTER

歡迎訂閱亞太中心新聞快訊,及時了解我們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