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培訓班在線開班


本次培訓為期5天,共有20名學員來自社區、企業和印度尼西亞教育、文化、研究和技術部的學員參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培訓師帕瑞塔·查勒姆鮑·科亞南塔庫、蘇珊·奧格受邀擔任培訓師,她們主要講解了《公約》的關鍵概念、申報機制,并對申報案例做了詳細剖析。此外,參照2021年東南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申報培訓班的經驗,重點闡釋了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優秀實踐名冊的意義和評定標準。培訓師表示申報不能只針對存續力良好、保護工作開展順利的項目進行,也要重視存續力不足的非遺項目,并要歸納、總結和傳播在保護非遺的過程中積累的優秀經驗。同時,培訓師強調,政府官員在與社區開展申報準備工作的過程中應關注社區的實際需求,有效地提供幫助,滿足社區所需。

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委員會委員阮氏賢以近年來各締約國提交的申報文本為例,講解了申報文件中的常見問題,以及如何在申報文件中體現各利益相關方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做出的共同努力。

地址:中國北京朝陽區來廣營西路81號
郵編:100021
電話:86-10-64966526
傳真:86-10-64969281
郵箱:crihap@criha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