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培訓班”在線舉辦
![]() |
在線合影 |
2021年10月18日至12月9日,亞太中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皮亞辦事處合作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培訓班”。在超過一個月的培訓時間里,來自太平洋地區共13個小島嶼國家的政府及文化部門官員、文化組織負責人等共36名學員接受培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師塞皮里阿諾·內馬尼和米克·比賽貝應邀授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皮亞辦事處主任妮莎、薩摩亞政府教育、體育和文化部長塞烏拉·羅安·圖亞烏、亞太中心主任梁斌出席開班式并致辭。塞烏拉·羅安·圖亞烏強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性,同時表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符合國家和地方的優先級,以及相關社區、團體和個人的需要”。妮莎提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是太平洋地區最為廣泛批準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履行《公約》需要從國家層面的能力出發,以協作和有效的方式促進在國家一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師的隊伍從該次區域目前的三名培訓師擴大到每個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都至少擁有一名培訓師。”梁斌簡要回顧了亞太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不間斷地為太平洋地區舉辦培訓班的相關情況,表示盡管面臨疫情帶來的挑戰,中心將繼續以線上方式為該地區提供培訓服務,為該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做出貢獻。
本期培訓是亞太中心為太平洋地區提供的三年期師資培訓第一期培訓班,在組織與實施過程中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指導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皮亞辦事處的支持。培訓采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培訓模式。授課圍繞《公約》框架下的國家層面履約、項目認定與清單制定、田野調查的選擇與實施方法、項目申報、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開展,并結合小組討論和線下田野練習等形式,使受訓學員在深入理解《公約》的同時,得以深入社區,拓寬視野,將理論知識與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相結合。
太平洋地區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相對落后,自2012年亞太中心成立以來,已為太平洋地區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持續提供9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為提升該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次培訓作為該地區的首期師資培訓,參訓學員熱情高漲,積極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亞太中心展開對話,學員們表達了對后續培訓的期待并提出了建議。亞太中心將持續關注太平洋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力量的能力建設,力爭通過培訓,使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以良性發展。
截至本次培訓,亞太中心已為亞太地區舉辦了58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班,培訓覆蓋亞太地區41個國家和地區,直接受益人數達1974人次。
(供稿:史軒 編輯:沈策)

地址:中國北京朝陽區來廣營西路81號
郵編:100021
電話:86-10-64966526
傳真:86-10-64969281
郵箱:crihap@criha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