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識 深化實踐——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國際論壇圓滿落幕



2017年6月10日下午,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國際論壇在成都錦江賓館舉行。論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精神與保護實踐為主題,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300位專家學者、文化工作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加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陳通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秘書長蒂姆·柯蒂斯擔任致辭嘉賓。中國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連輯,贊比亞旅游與藝術部部長查爾斯·羅梅爾·班達先后做主旨發言。
項兆倫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與實踐》為主題,全面闡述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張。他指出,將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主題確定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意在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展開的。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既面臨遭受沖擊、加速消失的現實威脅,也面臨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機遇。為此,中國政府把正確應對環境變化、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政策制訂的優先方向。
項兆倫強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根本的是保護傳承實踐、保護傳承能力、保護傳承環境。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區、群體或個人,既是傳承者,也是實踐者,更是創造者,他們是保護、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重要的力量,他們的主體地位貫穿遺產認定、保護和傳承的始終。尊重持有者和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支持他們為民族傳承,為生活創新,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原則。我們把努力實現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改善生活、豐富生活的統一,提升年輕一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和參與積極性,不斷增強傳承活力與后勁,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