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中心在上海舉辦《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國師資培訓履約班

開幕式會場全景

開幕式主席臺,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王晨陽(左三)、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牛根富(左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歐敏行(右三)、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副局長王瑋(右二)出席了第一期培訓班開班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王晨陽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由亞太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和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共同主辦,文化部非遺司、外聯局指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國師資培訓履約班”于2016年11月7日至14日在上海大學舉辦。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王晨陽、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牛根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歐敏行、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副局長王瑋、亞太中心主任許蓉等出席了第一期培訓班開班式。
王晨陽副司長在致辭中指出,2004年,中國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在公約精神的引領下,在中國政府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十多年來,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非遺保護法律體系逐步建立,非遺保護對象的名錄體系基本形成,非遺保護工作機構逐步完備。在各國非遺保護實踐逐漸深化的同時,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研究也在不斷豐富。今年6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操作指南》新增了“在國家層面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可持續發展”這一章節,為各國非遺保護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當前,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學習和重溫《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非常必要。由亞太中心邀請國際培訓師,專門面向57所院校舉辦的《公約》培訓班,希望相關院校的講師、教授和院系負責人能夠正確理解公約精神,再將公約精神傳授給參加研培計劃的廣大傳承人群,最后傳遞給更多的學生和民眾。
歐敏行女士對亞太中心積極開展《公約》框架下的培訓工作表示肯定和贊賞,她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代代相傳的珍貴文化遺產,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標志著國際社會對這種文化表達方式的認可和支持,至今,已有170個國家成為《公約》締約國。感謝亞太中心舉辦此次關于《公約》履約能力的師資培訓,為中國從事非遺保護教學工作的人員提供寶貴的與同業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