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中心”東南亞國家非遺聯合申報培訓班在線開班
近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簡稱“亞太中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雅加達辦事處、曼谷辦事處、金邊辦事處以及河內辦事處聯合舉辦的“東南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申報培訓班”在線開班,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東帝汶等11個東南亞地區國家的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成員、文化部門官員和相關專家共計38人參訓。
當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鼓勵各締約國積極開展聯合申報,并使之成為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各層面交流的機遇。本次線上培訓為期4天,其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培訓師帕瑞塔·查勒姆鮑·科亞南塔庫和蘇珊·奧格為學員講解了聯合申報的目的和機制,申報文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細節以及聯合申報的重要性;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委員會委員阮氏賢為學員有針對性地分析了申報文件中的常見問題和評審標準,她強調,在申報文件中,社區間的合作應得到充分重視和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巴莫曲布嫫、馬來西亞旅游和文化部國家遺產司世界遺產處處長莫哈末·西亞林·阿卜杜拉,詳細講述了2020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項目“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聯合申報項目“班頓詩歌”。
此次參訓學員一致認為,本次培訓為東南亞地區各國非遺保護工作者提供了對話、交流的平臺,為今后該地區聯合申報和文化交流起到推動作用。
截至本次培訓,亞太中心已為亞太地區舉辦了54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班,培訓已覆蓋亞太地區40個國家和地區,直接受益185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