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管理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在京召開
2021年4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亞太中心”)在京召開管理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會議采取線上方式進行。會議審議并批準了亞太中心2020年度工作報告和2021年度工作計劃等事項。
亞太中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類中心,根據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的協議于2012年在中國北京成立,負責為亞太地區國家和地區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
管理委員會是亞太中心的管理機構,指導中心的工作,其成員由中國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學術機構的代表以及其他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代表組成。
亞太中心管委會主席,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旭主持會議。亞太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中心咨詢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研究中心與國際信息和網絡中心等機構的代表共60余人列席會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亞太中心堅持在線上開展非遺能力建設培訓。中心先后為亞太地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高等教育網絡(APHEN-ICH)、中亞四國、泰國、孟加拉國、菲律賓和緬甸舉辦了6期線上能力建設培訓班,受益國達16個。
培訓班均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公約》”)框架下圍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重點和優先事項展開,例如“非遺與青年”、“非遺與教育”等,而培訓中“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的非遺保護”這一主題更是契合了相關國家抗疫工作的實際需要。
“非遺與教育”是近些年來教科文組織的工作重點之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高等教育網絡(APHEN-ICH)自2018年成立以來至今,亞太中心已為其舉辦過2期培訓。此次培訓課程以“回顧2019年培訓”為切入點,引導學員對第一次培訓后在非遺教學方面采取的實際行動進行評估,延伸到“當前新冠疫情對非遺教學的影響”、“非遺納入主流課程存在的問題和跨學科設置”等議題,對未來亞太地區高等教育網絡的建設、規劃和合作奠定基礎。
建設師資網絡一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全球能力建設戰略的重要內容和主要途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非常重視中亞地區的師資培養。自2017年,中心開始為中亞地區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俄語)培訓,每年一期,分別在吉爾吉斯坦比什凱克、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舉辦,2020年疫情爆發,中心在線上為中亞地區舉辦了第四期培訓,為中亞地區的師資培訓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四期培訓內容涉及清單制定、履約、保護計劃制定、國際援助、申報等主題。
2020年另一期師資主題培訓班是為菲律賓舉辦的。此次培訓是中心為菲律賓制定的“三年能力建設培訓計劃”中開展的第二期。疫情對菲律賓當地社區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造成了嚴重沖擊,中心此次為菲律賓舉辦的培訓以“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疫情中的活力”為主題。通過以上師資培訓,學員基本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公約》框架下的知識體系,為他們進一步講授和傳播《公約》提供了有力支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長期以來一直將青年群體作為關注重點,鼓勵青年群體積極參與到人類未來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增強青年一代的文化使命感,提升其非遺保護與傳承的能力,對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020年,中心針對緬甸和泰國青年群體舉辦的培訓班即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希望以此帶動青年群體學習《公約》,加強其對非遺知識的理解,推動當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孟加拉國培訓班,2020年,中心完成了為孟加拉國舉辦的“三年期培訓計劃”的第三期培訓,這也是孟加拉國首次接受《公約》“申報”知識的培訓。自2018年起,中心連續三年為孟加拉國提供涵蓋履約、清單制定和申報等主題的系列培訓,為孟加拉國提升整體非遺保護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亞太中心及時調整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克服困難,為做好線上培訓工作,保證線上培訓效果,使線上培訓做到專業化,中心與總部及其區域辦事處以及培訓師多次協商,對網絡平臺選擇、整體課程時長、單節課時設置、主題內容安排、課堂氣氛調動等方面進行詳細討論,以確保培訓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亞太中心根據線上培訓的特性以及各培訓班的主題和學員組成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每一個班進行個性化設計。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和拓展,亞太中心在本地區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在日益提升。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對亞太中心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少挑戰。2021年,中心將繼續履行好二類中心職責,配合教科文組織能力建設戰略,為亞太地區會員國提供《公約》框架下的培訓服務。
2021年,中心計劃舉辦11期培訓班,包括7個國家班,2個次區域班,2個區域班,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主題內容除延續保護計劃、清單制定、師資培訓以外,還將關注“聯合申報”、“可持續發展”、“非遺與性別”、“國家層面的師資培養”、“非遺與青年”等內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次會議的評審機構報告中顯示,2020年評審周期中聯合申報的項目數量激增,53個評審文件中有16份聯合申報文件。
針對近年非遺項目多國聯合申報的發展趨勢,中心將面向東南亞國家舉辦次區域非遺聯合申報培訓班,以加強東南亞國家聯合申報的網絡建設以及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提升東南亞國家共享遺產和彼此統一多樣性的協調能力。
亞太中心正通過積極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資料,參與國家、區域和國際層面的研討會以及編印中英文《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通訊》等方式,密切關注和研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能力建設戰略的最新動向和國際非遺發展的最新關注點,并將相關內容納入培訓課程,使這些成果服務于更多國家的非遺保護工作。
同時,通過培訓評估、出版后續培訓成果文件等形式,支持培訓對象國開展后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活動。例如,2020年,中心編輯整理了《針對蒙古媒體從業人員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履約能力建設培訓報告》(英文版),約5萬字;完成了2020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類中心年度報告,并協助開展關于亞太地區“校園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的問卷調查。
亞太中心管委會主席,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旭高度評價亞太中心的工作。他表示,2020年,亞太中心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及時調整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按計劃完成了各項任務。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二類中心,近年來,亞太中心遵照教科文組織二類機構的規范要求,較好地履行了教科文組織所賦予的職責,尤其是在組織國際培訓方面,亮點紛呈,效果顯著,受到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國家在內的有關各方的一致認可。
張旭還表示,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為亞太中心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不少挑戰,希望中心做好應對預案,建立多層次的國際合作機制,繼續推進各項工作,為落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能力建設戰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貢獻。同時,他表示,中國政府也將進一步密切與教科文組織的合作,繼續支持亞太中心更好地履行職能,為促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實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管理委員會委員一致認為,亞太中心能夠在疫情的艱難時期舉辦了許多有針對性和有價值的非遺能力建設活動,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培訓計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創新的工作方式,緊密圍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新趨勢和優先事項,聚焦重點,堅持效果導向,傳播了非遺對于疫情的積極作用,培訓成效有目共睹。期待中心能夠持續推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能力建設戰略在亞太地區的實施,為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出新的貢獻。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7個二類中心之一,亞太中心成立以來,在區域和國家層面,始終致力于為亞太地區的48個會員國提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框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服務,較好地履行了教科文組織所賦予的職責,尤其是在組織國際培訓方面,亮點紛呈,成效顯著,受到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國家等各方的一致認可。
截至2021年4月,亞太中心已為亞太地區舉辦了52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覆蓋亞太地區40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