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與高校非遺項目融合培訓在滬開班
7月22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與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融合培訓班”在上海開班。
本次培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以下簡稱“亞太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事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信息和網絡中心以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亞太地區教育網絡共同主辦。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中國藝術研究院、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外國語大學的代表以及來自中國、印度、尼泊爾、菲律賓等亞太地區20所高校的專家和學者共計50余人參加培訓。
作為亞太中心開設的連接《公約》與高等教育的第一期培訓班,培訓將根據高校需求,旨在向來自高等教育網絡的學員講授《公約》準則、關鍵信息以及能力建設總體情況,之后,學員將根據所學內容,遵循《公約》精神和能力建設文本,修改非遺課程中不合理的內容。
為期一周的培訓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培訓師樸尚美、甘米尼·維耶蘇里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秘書處能力建設及遺產政策部門相關負責人阿什莉·伊麗莎白·坎寧安,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福州等,將結合非遺融入教學內容的課程設置、教材編撰以及非遺進校園的系列實踐等內容,解答學員疑惑。
自2012年成立以來,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二類中心,亞太中心深度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全球能力建設戰略的實施,并致力于為亞太地區48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提供能力建設服務。此次培訓是亞太中心舉辦的第40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班。截至目前,該中心舉辦的培訓班已覆蓋亞太地區34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