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亞太中心在韓國合作舉辦第三期非遺培訓班
![]() |
傳承人分享經驗 |
來自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文化官員、專家、非政府組織代表、傳承人,以及韓國部分高校的青年學者共30余名學員參加了本期培訓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培訓師拉胡爾·高斯瓦米和迪爾德麗·普蘭斯·索蘭妮受邀承擔授課任務。培訓師重點圍繞《公約》和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計劃制定兩個方面,詳細講解了保護計劃制定的概念和方法、社區的參與及其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此外,培訓師還講授了知識產權與性別等問題。培訓現場,培訓師與學員積極互動交流,培訓師通過經驗分享、角色模擬、問答等方式啟發學員思考,加深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的認識。課堂上,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國際問題研究生院金泰云教授、韓國國立無形遺產院資深館長林承邦博士作為本地專家為學員分別做了《韓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和《韓國文化遺產的立法和保護政策》的主題報告。
![]() |
田野考察 |
根據培訓課程,為了加深學員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 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學員赴韓國唐津市考察了 2015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機池拔河比賽和民俗慶典”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沔川杜鵑酒” 2個非遺項目。田野調查期間,學員深入社區和傳承基地對項目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調查、訪談,收集了項目歷史、發展現狀和具體保護措施等信息資料,并與唐津市文化財處的負責人探討了制定未來保護計劃的相關問題。
![]() |
田野考察座談 |
此次培訓班是亞太中心與韓國亞太中心共同舉辦的第三期培訓班,旨在推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保護全球能力建設戰略,加強韓國在國家層面的有效履約能力,宣傳公約精神和價值,提升韓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未來兩個中心還將進一步攜手合作,共同舉辦多種形式的活動,為推動亞太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自2012年成立以來,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二類中心,亞太中心深度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全球能力建設戰略的實施,并致力于為亞太地區48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提供能力建設服務。此次培訓是亞太中心舉辦的第39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班。截至目前,中心舉辦的培訓班已覆蓋亞太地區34個國家和地區,直接受益人數達122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