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 豐寧早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年
6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59位非遺傳承人
1年來吸收工匠和學徒240人
舉辦培訓100余次
96戶貧困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豐寧滿族剪紙》引進校園10年,培養了600余名剪紙小能手
![]() |
考察團成員和小格格們合影。 |
3月26日至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遺國際培訓中心(簡稱“亞太中心”)在北京召開管委會第八次會議和咨詢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后,中外嘉賓一行到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開展非遺考察活動。考察團一行參觀了豐寧滿族博物館,考察了豐寧非遺傳承基地、布糊畫龍騰藝術館,到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實地調研“非遺+扶貧”情況,到豐寧第二小學了解非遺進校園情況。一路上考察團成員們大開眼界,處處留影。
非遺+扶貧
學徒工匠老太太 “非遺工坊”高手多
![]()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師、斐濟國家博物館館長塞皮·拉努庫先生對布糊畫十分感興趣。 |
豐寧是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全國十個,河北唯一)。為實現“振興傳統工藝 助力精準扶貧”目標,豐寧文化部門以豐寧滿族剪紙、布糊畫為切入點,在張百萬村、毫村溝門村、五道營村等地建立“非遺工坊”,謀劃鐵藝、木作技藝等非遺扶貧車間,去年以來吸收工匠和學徒240人,舉辦培訓100余次,96戶貧困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說起這非遺工坊,農閑時間村民們尤其是老太太們愛聚集于此:74歲的趙瑞蘭老太太左眼失明,剪紙靠一只眼睛,憑著嫻熟的手感,剪起來不落人后;今年64歲的張桂蓮喜歡剪自己畫的圖案,她畫的圖案不比模板差……每月能增加近2000元的收入,對五道營這個深度貧困村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
![]() |
張桂蓮在剪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