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新增十二個項目

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會議正在濟州舉行,將于9日閉幕。在今天下午的會議上,12個新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本屆委員會此前已增列21個項目。
代表名錄主要包括能夠代表非物質遺產多樣行,并能提高民眾對其重要性的認識的表現形式。
下列新增項目名稱(按照列入時間排序)所鏈接網頁包含對應信息,圖片和視頻:
羅德里格斯島的Sega tambour表演活力十足,混合了音樂、歌曲、舞蹈等表演形式,盛行于全島。它是化解沖突、促進社會交往、強化文化紐帶的重要形式,被視為島上社區歷史的象征。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島上成立的數個社團致力于這一傳統的保護,相關知識和技能通過模仿、觀察和藝人收徒的形式得以傳承。
風車和水車磨坊主技藝包括磨坊的操作和保養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磨坊主在相關文化歷史的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磨坊和磨坊主技藝在荷蘭社會有著重要的社會和文化功能。多種措施已被用于此技藝的保護。成立于1972年的磨坊主志愿者協會為對這一技藝感興趣的人提供培訓和后續支持。
獲取植物纖維,然后通過各種編織最終制成pinta'o帽子的工藝流程,實際上是利用植物和沼澤泥的手工過程。參與者通過種植、采集、加工原材料,編制成制作帽子的穗帶,成品帽子是通行全國的地區特色著裝的重要組成。這些流程和工藝代代相傳,包括手工制品市場、展銷會和競賽在內的多種保護措施已廣泛存在。
Corongo傳統水務法官制度是由秘魯北部Corongo地區人民發展起來的組織方法。這種制度可以遠溯至前印加時期,主要目的是通過適當的土地管理來公平和可持續地供水,從而確保這兩種資源為后代所用。通過反映該制度的舞蹈形式,這種制度的功能、意義和價值得以在家庭、公共領域以及所有學校層面得到傳承。
Kolo是一種傳統的民間集體舞蹈,舞者們手牽手形成一個鏈條,通常圍成一圈。這種舞蹈一般在私人和公眾聚會期間伴隨音樂進行表演,吸引當地社區的所用人共同參與,發揮著社會融合作用。因為其常常出現在個人和社區生活的關鍵性事件中,這種表現形式有著很強的生命力,舞者和當地社區通過集會、節慶和比賽即可確保其可見度。
Horenronie多聲部合唱融合變化的獨唱旋律和更多的靜態式應答。歌聲高潮交錯,旋律豐富多變。歌唱者和參與者是可以是相應的村莊居民,也可以是更廣泛的公眾。這樣的歌唱被視為特征性的本地文化。這一傳統通過非正式教育世代相傳,人們通過實際歌唱和經常性將之用于代際交流來傳承這一文化傳統。
Kurenti狂歡舞蹈是在獻主節和大齋首日之間表演的舞蹈。成群結隊的人們打扮成Kurenti,與一個或數個魔鬼裝扮的人一起挨家挨戶奔跑,揮著木棍,搖著鈴鐺,圍著戶主跳躍舞蹈。幼兒園和學校參與了這一傳統的守護,一些正式的學校課程和非正式的講習班幫助大家維持對這一傳統的尊重。相關知識和技藝主要在家庭內部傳播,但博物館和學校在這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Basel嘉年華是瑞士最大的嘉年華會。慶祝活動從大齋首日之后的第一個星期一開始,形式包括游行、音樂會和燈籠展覽。Basel嘉年華會在某些方面類似于一個巨型諷刺雜志,通過社會批評促進寬容,培養社會凝聚力。嘉年華傳統的延續主要在家庭環境中非正式地進行,而嘉年華社團也長期有自己的活動,其中有幾個社團設立了專門的部門來鼓勵下一代參與。由于社區采取了措施,過去幾十年來嘉年華活動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每年的5月6日被認為是春天或大自然蘇醒的日子,H?drellez春季慶典在這一天舉行。為慶祝這一時刻,人們進行各種與自然相關的儀式,以祈求家庭和社區的福祉,以及對牲畜和作物的庇佑。儀式給社區帶來了深厚的文化歸屬感。這一傳統的延續主要依靠每年的年度慶祝和相關活動的組織。
Kushtdepdi儀式歌舞是一種以表達美好的情感和愿望為中心的創造性詩歌化表演藝術,一般在儀式和全國性慶祝活動中進行,包括含有即興表演的歌唱和有著豐富手腳肢體動作的舞蹈。從業人員通過表演和制作入門教學資源積極參與維護實踐。知識和技能向來通過非正式的培訓由大師傳授給學習者。
越南中部BàiChòi藝術是一種多元化藝術形式,結合了音樂、詩歌、表演、繪畫和文學。 BàiChòi兼具文化和娛樂特性,其傳承人和實踐者包括藝術家、表演者、制卡藝術家和小屋制作藝術家。表演者及其家屬在捍衛這一習俗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還與許多專門小組致力于相關傳承。大多數表演者在家庭中學習他們的技能,但專業藝術家也通過俱樂部、學校和協會傳播他們的知識。
老撾Khaen音樂用類似排簫、用不同長度的竹管制成的口琴演奏,是老撾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凝聚力有重要意義。家庭在傳播這一藝術形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許多社區都有供年輕人學習相關技能的社團。為了傳承這一藝術,一些地方社區和團體采取了各種舉措,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來對其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