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一個新項目于2017年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蒙古人祭祀圣地的習俗是在與自然和環境的和諧共處的游牧生活方式所在的文化空間中發展而來。根據古代薩滿教的習俗,這類做法是基于對天空、土地、山脈和自然環境的無形的神的信仰。當地老人會教授年輕人如何得體地參加儀式。祭祀儀式不但營造了群體意識和團結意識,同時也提高了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意識。在蒙古國共產主義政權期間,祭祀圣地是被禁止的行為之一,這嚴重地威脅到了祭祀儀式的存在和持續性。
雖然現在的蒙古國政府和社區在積極地恢復傳統,但仍然存在若干挑戰。這些挑戰包括面對迅速的全球化和城市化、牧民從圣地移居到城市、擁有必要知識的儀式人員和專家數量的大量減少與日益增加的礦業公司。盡管如此,當地人仍熱衷于復興傳統和傳播相關知識,近年來,許多寺廟得到了恢復,這為在當地進行祭祀活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