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約》精神滲透非遺保護“肌理”
——“亞太中心”國際培訓實踐成效顯著
3月22日,亞太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考察北京榮寶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木版水印”技藝(攝影:中國文化報記者 薛帥)
自2004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以來,作為締約國,中國以《公約》精神推動本國非遺保護事業穩步發展,38個非遺項目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下簡稱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同時,作為非遺資源大國,我國也承擔起向國外推介保護傳承經驗、推廣《公約》精神的國際責任。3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以下簡稱“亞太中心”)管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上,教科文組織相關負責人肯定了“亞太中心”多年來在亞太地區開展培訓工作取得的成效。
如何開展批約、履約培訓
作為教科文組織的二級機構,“亞太中心”是根據中國政府與教科文組織簽署的協議,于2012年2月22日在北京成立的非遺領域國際機構,擔負著向亞太地區48個國家和地區宣傳推介《公約》精神、實施教科文組織非遺保護能力建設戰略的任務。《公約》特別要求對各國和各地區現有非遺進行清點,列出急需搶救的重點和有重要代表意義的遺產項目,并要求建立一個由專家和各會員代表組成的非遺保護委員會協調有關工作。
“亞太中心”主任許蓉說,按照教科文組織的有關要求,該中心主要開設4種主題的培訓班。第一種針對《公約》非締約國開設的批約培訓班,許蓉表示:“目前亞太地區48個國家和地區中,仍有10多個《公約》非締約國,這便是我們的工作服務對象與今后努力的方向。比如,近日在澳大利亞舉辦的批約履約培訓班,共有來自9個國家的學員代表,其中涉及5個非締約國?!标P于第二種為《公約》締約國開設的履約培訓班,許蓉說:“加入《公約》后如何兌現承諾,在國家層面要做些什么,如何更好地履行《公約》……這些都是我們的培訓主體內容?!?/p>
此外,“亞太中心”在多年培訓實踐中也開展關于清單制訂與項目申報等方面的保護培訓,講授如何進行本國非遺資源普查、建檔,如何做相關“目錄”“名冊”的申報工作。2012年至今,“亞太中心”已舉辦11期培訓,覆蓋24個國家,受訓學員300多人?!芭嘤柸〉玫某晒浅o@著,除了宣傳《公約》,提升亞太地區非遺保護能力外,還增加了締約國的數量,比如庫克群島學員參加了批約培訓,目前庫克群島正開展加入《公約》的籌備工作?!痹S蓉說。
按培訓對象需求因材施教
印度尼西亞教育文化部分管文化事務的副部長顧問高拉·曼卡格里塔迪普拉表示,過去4年里,“亞太中心”已經從一個“花骨朵”成長至開花結果的階段,在從國際層面整體提高亞太地區非遺保護能力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與探索,《公約》要義與精神傳播至亞太多國非遺保護工作“肌理”?!芭嘤枠O大提高了非遺參與者的知識水平、普遍增強了社區的非遺保護意識,正改變著參與者和受訓者的行為,引導亞太地區非遺群體向更加科學、有效的保護工作模式邁進?!?/p>
據介紹,“亞太中心”不斷擴大培訓對象范圍,并牢牢把握住核心對象群,受訓人員既有亞太地區國家的政府官員、非遺領域非政府組織成員,也有非遺項目傳承人以及推動非遺事業的有志之士,《公約》精神得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亞太地區非遺多個社區及傳播群體。
“我們會主動收集亞太地區的培訓需求,與對象國進行充分溝通,有針對性地明確培訓主題,然后據此邀請教科文組織培訓師,并個性化定制合理的培訓方案。”許蓉說,目前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范圍有約80個經認證的培訓師,在亞太地區被“亞太中心”經常邀請的資深培訓師有幾十位?!芭嘤枎煏崆暗玫剿袑W員的資料,在課堂上因材施教。當然,我們也會根據對象國的需求增加一些《公約》之外的內容,比如涉及具體非遺項目的保護實踐和操作管理,會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設計特殊的培訓安排。”許蓉說。
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副局長翟德玉認為,“亞太中心”創造性地運用各種資源,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嘗試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例如,在選擇將福建木偶戲項目貫穿2015年的4次培訓中時,成功申請到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為其更好地開展國際培訓提供保障;在對太平洋地區多國進行培訓時與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合作等,有效結合當地的地理、文化特點,借力各方優勢拓展培訓業務。
中國經驗傳播到亞太多國
“中國在非遺保護方面的經驗,應該拿到國際舞臺上去展示。”許蓉說,“亞太中心”日常培訓工作貫穿這一思路,除了做好亞太地區非遺保護能力建設培訓、提供教科文組織標準化課程外,還在培訓過程中加入與中國經驗相關的課程,聘請中方專家,選用中國案例。
在海內外深受喜愛的福建木偶戲是中國木偶戲藝術的典型代表。更重要的是,“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是中國唯一入選教科文組織“優秀保護實踐名冊”的項目,有代表性地體現了非遺的保護、傳承、人才培養和可持續發展,與教科文組織和“亞太中心”的關注點十分契合。
2015年3月,在柬埔寨舉辦的履約培訓班上,“亞太中心”把福建木偶戲的宣傳推廣和常規培訓結合起來,木偶戲宣傳推廣和進校園活動等開展在前、培訓班舉行在后,并在培訓班開班活動中增設木偶戲展示環節,培訓期間由戲曲專家和木偶專家授課,培訓效果得到了柬方的一致好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羅微表示,“亞太中心”在對國際非遺領域總體趨勢把握方面具有研究性眼光,支持“亞太中心”嘗試推動中國非遺走出去的模式?!案=九紤蚝汀豆s》培訓相互借力,培訓班為木偶藝術傳承人、藝術家和相關專家提供了展示、講授和交流平臺。另一方面,福建木偶戲為‘亞太中心’的培訓活動增添更為豐富的內容,通過鮮活生動的案例展示推廣非遺保護中的‘中式經驗’?!?/p>
中國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亞太中心”管理委員會主席王文章說,非遺保護要重視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間的合作。非遺保護是一項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國際性課題,絢麗多姿、異彩紛呈的非遺,不僅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古老生命記憶和活態文化基因,也是屬于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保護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亞太中心”的國際培訓舞臺將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