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驗交流會在京召開

2014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下稱“亞太中心”)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驗交流會”在國家博物館召開。文化部副部長丁偉、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對外文化聯絡局、北京市東城區相關負責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相關專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干事格塔丘?恩吉達、文化助理總干事阿弗雷多?阿米南,以及阿塞拜疆、貝寧、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卡塔爾、巴勒斯坦、菲律賓等8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等30余位人士出席會議。王文章院長在會上致歡迎辭,亞太中心主任許蓉主持會議。
會議旨在為中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各相關國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搭建平臺。會議分別從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層面向外方代表介紹了中國近年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并從國際層面向與會者傳達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戰略”在亞太地區實施情況的動態信息;為鼓勵和吸納民間力量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特別邀請了正在籌建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負責人介紹了博覽園的籌建情況和運營設想。在此基礎上,會議聽取了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為今后進一步加強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及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奠定基礎。
近年來,中國致力拓展和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關系。這一點在文化領域,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作為最早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國家之一,中國政府積極履行締約國義務,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公約》所構建的國際合作機制。在過去的十年當中,通過深度參與《公約》及其《實施細則》的談判和制定工作,積極參與名錄申報工作,以及積極參與各類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中國對多邊文化領域國際規則的掌握程度得以不斷提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得以不斷深化。
根據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的協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于2012年在中國北京正式成立。亞太中心成立以來,通過多次舉辦國際培訓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不僅向國際社會傳達了中國希望進一步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關系,為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做出貢獻的良好意愿,也為宣傳推介《公約》和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能力建設戰略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