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基地

2012年12月28日上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下稱“亞太中心”)棗莊基地揭牌儀式在棗莊市臺兒莊古城舉行。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山東省委主委李德強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茜共同為基地揭牌。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宗偉、棗莊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偉、棗莊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術平及亞太中心主任楊治出席了儀式,來自棗莊市社會各界代表及嘉賓三百余人參加了此次儀式。

亞太中心是經國務院批準、根據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協議而成立的國際機構,主要通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國際培訓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為推動亞太地區48個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服務。自成立以來,亞太中心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精神,秉承“提高社區、群體和個人參與程度”的宗旨,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智力支持和師資資源,通過舉辦國際培訓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為推動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區域性與國際性平臺。為確保相關國家和地區能夠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國際機制中受益,并借助亞太中心所搭建的國際平臺加速自身的專業化和國際化,亞太中心將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各國選取若干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成功保護經驗,且有意愿積極參與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并為此做出貢獻的地區作為中心的基地,以共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
據了解,棗莊市近年來在以發展文化產業來帶動自身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過程中,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大力開展保護、傳承和展示活動,探索出了保護文化遺產和促進本地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臺兒莊古城是在原有的古城遺址上重建的文化園區,不僅在展示、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通過承辦“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第三屆海峽兩岸漢字藝術節”等重大活動,初步發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平臺的作用。

亞太中心棗莊基地的建立,是積極踐行《公約》精神和落實亞太中心宗旨并合理運用棗莊非遺保護成果的重要舉措,也是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進一步走向國際化的步驟。作為亞太中心首家分支機構,棗莊基地在建成之后將積極配合亞太中心開展國際培訓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并為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一系列的支持。棗莊基地也將為棗莊乃至山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開拓國際視野、搭建國際平臺,并為推動中國非遺事業與國際非遺事業接軌做出應有的貢獻。
據悉,亞太中心在近年內將繼續在亞太地區相關國家和地區建立分支機構,通過“下延、內聯、外拓”的工作方式廣泛建立非遺領域的資源共享網絡。